認識和平教會
主後1947年1月5日,艋舺教會年會議決開設支會為其教會設教七十週年紀念。1月12日即請莊丁昌牧師自新店教會搬來台北,使用這所日人美以美教會原有的牧師宿舍為堂址。當時有吳再成兄及兩位台灣大學學生陳恆貴及郭東飛住在這裡,得到他們的協助,以及郭樹枝兄、楊牧師娘兩家,並李心慈長老的幫忙,於2月2日主日正式開始舉行禮拜,和平教會於焉誕生。
當天的禮拜在客廳,將十張桌子代用為凳子,共有成人37名,主日學生17名出席。起初是上午十點開始禮拜,主日學則下午兩點上課,晚上七點有晚禮拜,禮拜四晚上有勉勵會。後來因為有兩、三位不懂台語的兄姐熱心來參加聚會大受感動 ,與會眾商量的結果,決定先用台語講道,後面用一、二十分鐘再講一次國語,看到對大家很有幫助後,便另外開始國語禮拜了。國語禮拜、台語禮拜分別開始於上午九點半及十點二十分,主日學也改由8點半開始,學生人數漸增。
當時本會偏處市區西南,但因附近學校林立,遠自海峽對岸來台避難之會友也日益增加,隨著聚會人數漸多,教會漸能自立,於是脫離艋舺母會,準備於1948年成立為堂會。起初本會於1947年4月成立「和平教會委員會」協助會友,到1948年4月18日依照教會法規舉行和會選舉長執,第一任選出之長老為浩泉、吳南雄、陳柑果,執事有郭錦鳳、焦龍華、許鴻源。同年6月6日,和會及小會議定向台北中會申請升格為堂會,並於6月27日選舉第一任牧師為莊丁昌牧師,7月7日就任本會牧師,自此,和平教會正式成為一獨立堂會。
本會成立之後,賴各長執及同工之熱心協助,會友日漸增多,會堂狹小早已不敷使用,雖分國、台語兩堂崇拜,仍是座無虛席,晚到的會友皆須站立敬拜,因此會友們深感建堂之需要已刻不容緩,於是1949年1月正式成立「建堂籌備委員會」著手進行。一面將原址荒地清理約得空地200坪,一面敦請專家設計規劃新堂。面積60坪可容納300人之聖殿,估計約需舊台幣十億五千萬元。當時雖逢物價波動...